文章分类

苏群:科比就这样弯曲了我们的时空

作者:苏群

在这场著名的“全球大趴地”结束之后,科比20年的职业生涯划上了句号。所有的情怀已经被彻底表达,66场球道尽了别离的祝福,祝福的人和被祝福的人了无遗憾。


作为历史上最有成就、打的时间最长的外线得分手,科比拥有无比丰富的素材,可以写书、拍电影——他本人的纪录片一直不停地在拍摄之中。关于科比的文字,也贯穿了我自己的职业生涯,因科比的第一次全明星赛已经是我第三次去美国实地采访NBA。我甚至确定了他在中国流传的名字“科比”,而不是“布莱恩特”。


因为写科比的文字太多,在他的告别赛即将来临时,我突然不知道怎样去表达。比赛前几天,沈知渝让我给他的新书《湖人王朝》写一个序,我茫然无措,无从下手。那几天爱因斯坦和霍金突然闯入脑海,挥之不去,好像这两个鬼才提醒我,如果不用“广义相对论”,我就无法表达科比这20年的传奇生涯。序写了开头,删掉重写,又写了一半,再删掉,直到最后一天真正来临,科比拿了60分。


沈知渝是我招募的第一个篮球记者。2002年我还在《体坛周报》,他是第一个被我录取的人,中文和英语都漂亮,篮球打得好,性格温和,当年他就去了美国的篮球世锦赛,为此我挨了“老大”一顿臭批,一个毫无经验的“菜鸟”为什么要派他出国采访?后来我离开了《体坛周报》,又做《篮球先锋报》,招募的记者编辑进进出出有几十个人,如今他们中许多仍然是中国篮球新闻界的梁柱,沈知渝后来成了《体坛周报》驻洛杉矶记者,回国后又成功地转型为CBA经纪人,在科比退役的时候,他理所当然地写了科比这本书。


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“菜鸟”经历,但只有如科比那样有了举办“全球大趴地”的资格,我们才会有兴趣回首,仿佛他的第一年有多么特别。其实,科比的第一年毫无惊奇,他只打了6场首发,平均出场时间不到16分钟,得分7.6、篮板1.9、助攻1.3,表现最好的一场得了24分——好吧,那是他现在的球衣号码,对手是金州勇士。


并不是每一个巨星的出道都是“横空出世”,科比也不是,除了在克利夫兰全明星周末当扣篮冠军、与艾弗森在新秀赛斗法。科比被黄蜂队(现鹈鹕队)选中,换到一支成功的豪门,连续10年进季后赛,即使拿了“三连冠”,球队的老大名字也是奥尼尔。这好像很不符合传奇人物的历史规律,好在科比职业生涯够长,他带领的湖人队,战绩轨迹最后逞“马鞍型”,初期上升,三连冠后落入低谷,两连冠升至个人巅峰,末期又跌入低谷。这个曲线,很符合男人的口味。

 

这个曲线,因为太完整,非常接地气。但是如果没有最后一战的60分,这个“马鞍型”的轨迹逃脱不了人类运动寿命的规律,年龄仿佛牛顿的“万有引力”,终究会把科比这样的人拉回地面。按我的“运动年龄×5=人的寿命”理论,打了20年的科比,相当于一个100岁的老人,最后一战的对手爵士队是NBA平均年龄最小的队伍之一,NBA球龄平均4年,这意味着100岁的科比在同一群20岁的年轻人比赛。


但是,正如我们每个人都看到的那样,科比拿下了60分,灿烂如礼花绽放,让我们仰头惊叹;待夜空重归黑暗,我们仍目瞪口呆。

 

勒梅特和哈勃说,宇宙始于一次“大爆炸”;但是科比最后一战的“大爆炸”之后,所有科比球迷的宇宙终结了。

 

他在上半场拿了22分,下半场38分;他在最后6分钟拿了17分,那个反超比分的跳投如10年前一样“美如画”。在腾讯演播室,赛前我大胆说科比会拿30分,这可能是大多数理智的人预测的上限,但是他在全世界面前一点点拓展欲望的空间:当他得了35分时,我说那就索性得40分吧;直到拿了45分,我们才敢想,要不就来个50分?当51分到手,我已经开始贪婪地想像湖人赢球,60分是在他投进反超比分那个球以后,才真正从我嘴里喊出来。


我们的欲望空间,连同这一天全世界的篮球时空,都被科比扭曲了,而我们身在其中,并无知觉。


10年前,科比连续4场拿个“40+”就如家常便饭,三节比赛也能拿62分;9年前,科比能在连续4场比赛中得225分,单场至少50分而且全胜。但当时的科比用运动年龄来测算才相当于50岁。10年以后,科比在他职业生涯最后一年以35%成为全联盟命中率最低的现役球员,有的比赛投11球只进1个,那些买了高价球票、从全世界赶到洛杉矶的人,只是为了看他一眼,以表达敬意与崇拜。科比有多么大的力量,竟然将时空弯曲,与10年前对接,让所有人来了一次现实中无法实现的“时空旅行”?

 

按照牛顿的“万有引力”理论,引力大小由质量决定。爱因斯坦借用了牛顿的一部分理论,即质量决定了引力,但他全新的思想是:引力只是一种表现方式,实质是物体的质量弯曲了时空,在大质量物体附近的小质量物体按照惯性沿着直线运行,而所谓的直线其实是弯曲空间的直线,从我们的三维视角来看,好像是被引力吸引,绕轨道飞行。


60分的告别赛结束后,我说:“科比的这场比赛,让他的职业生涯变成一个圆周,看上去到达了终点,其实回到了起点。”我脱口而出的原因,正是这几天爱因斯坦和霍金在脑海挥之不去。为了解释“广义相对论”的时空弯曲概念,霍金借用在地球表面飞行的飞机,看上去是沿直线飞行,实际上是沿测地线做圆周运动,所以我们从北京飞到纽约要经过北冰洋。地球的球面是一个二维面,因为用两个坐标(经纬度)就可以确定位置,从任何一点按直线(测地线)出发,都可以准确地回到原点,而测地线是完美的一维圆周


我写过很多科比的文章,多有借喻,比如在他得了81分以后,借用西游记“九九八十一难”来形容他职业生涯的跌宕起伏。但是爱因斯坦和霍金在脑子里捣乱时,我始终理不出头绪,直到科比最后一战拿了60分。整个赛季,整个联盟,命中率排名倒数第一的人拿到了赛季最高分,难道不是NBA被扭曲了空间?


只有更大质量物体才能拥有更大能力弯曲空间,只有真正拥有“大质量”的人,才可以改变他周围的空间,这个理论可以运用到我们身边的任何事物与人。科比是如此与众不同,能在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天让时空倒转,能像黑洞一样,在这一天让所有爱他的人、恨他的人统统跌入他的引力场,丧失了时间和空间效应,无法逃逸。


科比20年的时空,就在这本书里,你可以在其中任意游走,感受他的高潮与低谷,成功与挫折,但在此时,我们就如霍金眼里的一颗粒子,永远迷失在科比的引力场中,直到下一次大爆炸的来临。


获取短网址


分享到: 

文章详情,科比传奇,

文章详情-科比传奇

文章详情,科比传奇